2025年01月10日

角声| 从2000年教会史反思何为真正的殉道精神?寻回基督教自我更新之源

作者: 李道南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2年06月25日 08:16 |
播放

基督教在开始的时候,只是一个为数极少的犹太教一个分支。尽管在耶稣传道的时候,跟随耶稣、听耶稣传道的人有很多,但是当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,众人还是像牧人被击打的羊群一样四下逃散了,就是耶稣的门徒彼得也出现了三次不认主的行为。耶稣钉十字架之后,这个耶稣开创的新群体是让人看不到希望的。

但是,历史的发展却证明,基督教最终成为影响欧洲文明乃至全球历史的文化共同体。为什么?我想除了耶稣的教导所带来新的文明秩序之外,还有另一个因素也至关重要——那就是殉道精神。

关于殉道精神的资料汗牛充栋,我们从这些资料中,为早期教徒的为了信仰而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行为感动。正是殉道精神的存在,让世人看到这个基督信仰回是一个值得为之献出生命的精神财富。但是,在我们关注殉道精神的高大时,也不能不忽略殉道精神的消失。一个信仰团体,一个教会一旦失去了殉道精神,可能就失去了信仰的独立和勇气,也就失去了自我更新的能力。

耶稣升天之后,彼得进入传福音行列。尽管有耶稣被钉十字架的阴影存在,但是彼得仍然传福音,后来他到罗马,这个帝国首都,据说被钉十字架而死;保罗仍然如此,辗转数地,不畏罗马帝国和犹太公会的威胁与治罪。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具备罗马公民权,但是这依然要冒着被治罪,并且被剥夺生命的风险。尽管如此,保罗依然被下狱,并被押解到罗马审判,在监狱里他依然没有放下传福音。

到了尼禄时代,将基督徒作为替罪羊,来承担为了建宫殿而放火的阴谋,开始大肆逼迫基督教。基督徒为了坚持信仰,宁可被抓,被投进监狱,被投进斗兽场,也不放弃信仰立场。他们把逼迫视作信仰精神的展现,上帝得荣耀的契机,他们相信前面等待他们的是耶稣,他们没有退缩,直面死亡。在那个大逼迫时代,殉道成为一种“时尚”,成为信仰境界的最高表现,有很多基督徒,有奴隶也有哲学家,他们信仰基督,跟随基督,随时准备为耶稣而死,这不仅是出于真诚,也是出于效法耶稣背十字架的行为。

正是殉道精神,在整个四百年的大逼迫中,让世人看到基督信仰的纯粹与无畏,在那个信奉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罗马大帝国,让人们看到了一股不一样的色彩,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。通过殉道精神所展现的,即是一种脚踏大地的充实。这与那些东征西战征服领土,掠夺财富,然后享乐的罗马哲学不同,基督信仰带来的是通向未来的安身之所,让人的精神和生命有了牢固的依靠。

正是殉道精神,让基督教成为一个纯粹的宗教。这与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不同。官方宗教,都享有特权,只要信奉或者成为官方宗教祭司,都可以享有在税收或者其它经济方面的优待,有着现实利益的导向。因此,罗马官方宗教大多腐败而淫乱,他们积聚财富,秉承着我享受了,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哲学,让宗教更加物质和虚伪。

尽管早期基督教的殉道精神,成为她吸引众人的重要因素,但是这一殉道精神却随着基督教处境的改变而面临消失的风险。

君士坦丁大帝,为了弥合四分五裂的帝国,将基督教作为粘合剂,而予以合法化,甚至国教化。在没有了外在逼迫的大环境,基督教反而成为国家宗教,这种大反转的情况下,殉道精神也没有了用武之地。但是,这却带来了基督教的危机,说这种危机几乎将基督教扼杀也不为过。

在过去大逼迫时代,信耶稣、建立基督信仰——意味着为主背十字架,那是出于真诚。但是现在不一样了,信主可能不是为了背十字架,而是为了罗马帝国政府中做干部当官,过去信耶稣为了信仰,现在信耶稣为了提干,这是一件多么巨大的转折与讽刺。

既然信耶稣有了这么大的好处,就像过去罗马其它宗教一样,基督教也步了其它宗教的后尘。加入基督教不再为了一种单纯地跟随耶稣的目的,而是出于现实考量。于是乎,那些带着各种目的的异教徒,蜂拥而至,他们不仅把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带了进来,也把腐败和异教的文化和规范也带了进来。

基督教在国教化之后,何去何从,这对于基督教本身来说,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。如何保证基督教信仰和道德的纯洁,这让一些有识之士严肃思考。

这正是修道运动兴起的原因之一。修道主义的兴起,是殉道精神的再一次兴起,只不过这次殉道精神面对的不是拿着屠刀的罗马士兵,而是优渥的物质和身份特权。

基督教的国家化,也可以视为罗马文化对基督教同化的开始,那么如何从这种同化中逃离,这就是修道文化的建立动机。安东尼被认为是修道主义的发起人,他是一个埃及人,二十多岁的时候,来到了荒野,像施洗约翰一样,吃野蜂蜜穿骆驼毛衣服。在荒野独自一人修道一段时间之后,他带领一大批信徒,重新回到荒野中,建立修道院,开启了修道运动。除他之外还有圣安布罗斯、哲罗姆,奥古斯丁,被称为修道主义四大教父。

修道主义运动是一种殉道精神的延续,他们都是为了保持信仰的纯洁,而对世界说不。这种修道运动几乎贯穿了整个中世纪。后来圣法兰西斯发起的贫穷运动等都是一种殉道精神的展现,他们敢于对腐败的教会说不。是一种不服从,一种非暴力不合作。

纵观基督教每一次革新,都是殉道精神在历史新阶段的延展。宗教改革时期,马丁路德与教皇决裂而发表九十五条论纲,这同样是殉道精神;再洗礼派为了信仰而浴血奋战;清教徒为信仰而被逼迫,远走北美大陆,这些都是殉道精神。基督教能存续今天,所依靠的就是殉道精神的不灭。这些殉道精神今天都开出了灿烂的花。

殉道精神坚持信仰,坚持真理,背负主的十字架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殉道行为都是殉道精神,只有那些坚持耶稣教导,坚持上帝的公义,敢于对社会黑暗说不的人,才是殉道精神。

殉道并不是在大逼迫时期才有,因为逼迫对于基督徒来说每天都在发生,安逸的生活、和平的环境、物质的诱惑等等都是逼迫,在这种环境下,如果能依然按照耶稣的教导去行,那么就需要殉道精神。这需要我们重新找回基督教自我更新之源,这可能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学习的功课。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